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崔如琢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刘墨在指墨江山《崔如琢指墨山水百开册页》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2011-05-11 14:29:2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刘墨
A-A+

  主持人(刘墨):各位嘉宾,崔如琢先生指墨山水百开册页展览暨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始。今天的主持人还有一位是中国艺术研究员美术研究所的所长吴为山先生。我先来一个开场白。崔先生创作了一百开的山水指墨,让我们眼前一亮。我觉得崔先生的指墨我们应该搞一个学术研讨会,崔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已经搞过很多次了,但是我想我们应该把崔先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所以我们这次研讨会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我们研讨一位作为画家的崔如琢先生,所以我们请了很多艺术界的评论家。艺术界的评论家经常会在继承与创新,笔墨与时代,图象与风格之间展开话题。崔先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是一种中国当代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也请一些文化学者来参与这次讨论。文化学者一般都在关注传统社会与现代化之间的问题,也特别关注对现代当代性、全球化文化的转变与传承。另外一层重要的意义就是作为艺术财富的崔如琢先生。因此我们也邀请一些经济学家来参加这次研讨。经济学家他们会特别关注资本,关注市场,关注拍卖,关注指数,关注成交量。所以我想,我们如果从作为画家的崔如琢、作为当代文化的崔如琢和作为艺术财富的崔如琢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个研讨的话,这次研讨会应当是比较丰富的。同时,如果我们就这次研讨有一个比较深入地讨论的话,也会为中国当代艺术留下一份很有分量感的艺术档案。所以我觉得这次研讨会也可能会在哪些意义上突破普通的一个画家的研讨会,而把它变成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现象来进行研讨。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与会的来宾。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邵大箴先生,中国美术馆的著名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著名的文化学者柯文辉先生,南京著名的理论家马洪增先生,著名的画家郭石夫先生,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永茂先生,上海画院的著名评论家谢春彦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先生,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国家画院著名画家、理论家梅墨生先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邸永君先生。还有书法界的代表、拍卖界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很多先生,这里恕我不一一不列举他们的名字,因为有很多的先生答应来这次会议,可能临时有事或者是比如说像梅摩指数的创始人之一梅建平先生,因为他的飞机晚点也正在来的路上,我就不一一来介绍了,但是我想,我在这里代表崔先生表示对大家的欢迎。我们的学术研讨会由吴为山先生来主持。好,有请吴为山先生。

  主持人(刘墨):感谢马洪增先生。下面我们来请一位国际学者施奈德先生,请您来就崔先生的指画来发言。

  主持人(刘墨):感谢施奈德先生,施奈德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史学者,他的加入使我们的研讨会具有了国际化的眼光。人类学家经常说要借“他者”的眼光来进行研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象施奈德先生还曾经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主动误取”。在研究徐悲鸿、林风眠的过程当中,他提出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也曾经给我们的美术理论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下面我们请郭石夫先生来说几句。

  主持人(刘墨):下面我们请专门从上海来的谢春彦先生来谈。

  主持人(刘墨):我们的研讨会非常专注,所以时间过得也非常快,下面我们有请夏天星先生。

  主持人(刘墨):今天在座的还有很多在学术上、艺术上有造诣的朋友,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只能再请一位先生来发言。今天也来了很多拍卖界的朋友,王春福先生,您代表拍卖界的朋友来讲几句吧。

  主持人(刘墨):崔先生经常提到要用历史的眼光或者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我想他提出这个说法就不仅仅是作为一位画家、而是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来重新审视传统,重新来审视当代。我们过去看历史,要么是用政治家的眼光,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么是用外国人的眼光,认为中国是停滞的是落后的。尤其儒家与现代画格格不入的,所以列文森曾经在他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宣判了儒教的死亡,儒学的死亡。可是我们到了21世纪,也就是说从1840年在我们接近两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当中,我们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所以我觉得生活在21世纪的画家是非常幸运的,同时他也有他的痛苦。我觉得他的痛苦就是必须在时代和自我、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艺术和商业之间不断地作出选择,不断的作出判断,而能够在这些选择当中作出一个清醒的认识是更为重要的。刚才各位先生就崔先生的指画艺术进行了很充分的讨论。其中提到最多的是我们如何面对传统,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里面创出一种新的风格。当然我们可能在知识结构上面无法和前代的艺术大师相比,但是在丰富性和多元性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可能性。正是有这些可能性,才使这个艺术有很多的活力和有它的魅力。我觉得崔先生诞生于战争年代,成长于革命年代,成熟于改革时代。所以崔先生他一步的转变都有时代的痕迹,但是更重的在于,崔先生并没有受到时代的束缚。他对传统的敬意和对时代的敏感,对写意精神的领悟和对艺术形式的积极探索,成就了他今天的艺术。他让我们找到了我们丢失已久的精神家园,同时他的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乡愁的慰藉。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请崔先生发言。

  主持人(刘墨):今天我们除了在这里看到了崔先生六十多幅的画作之外,他最后在这里的发言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以及他的雄心。好,研讨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崔如琢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